吴祖泰(1933-1960),河南原阳县人,红旗渠工程设计师。他1953年毕业于bob游戏综合官网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官网(时称河南省黄河水利学校)农田水利科,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。1958年调到林县(1994年林县撤县设市,改为林州市)水利局工作,主持“人造天河”红旗渠工程设计与建造,为修筑红旗渠立下汗马功劳。1960年3月28日,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王家庄隧洞处理洞顶裂缝掉土险情时,不幸洞顶坍塌,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牺牲时年仅27岁。
勇担使命绘蓝图
吴祖泰的毕业证书
人们永远记得红旗渠设计师吴祖泰,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。红旗渠的第一张设计图就是他顶烈日、冒严寒,三番五次爬崖攀壁勘测设计出来的。
1958年,吴祖泰主动要求调到林县水利局工作,成为林县少有的水利院校毕业的水利工程技术员。短短的时间内,他和同事们几乎跑遍了林县的山山水水,从英雄渠到南谷洞水库,从淅河滩到太行山,每一项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都有他的心血。
自1959年10月红旗渠初勘选线开始,吴祖泰就开始担起了红旗渠的设计工作。1960年初,他和县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翻阅大量资料,精心设计,每天工作到深夜,解決了渠首拦河坝、青年洞、空心坝等设计中的许多难题,短时间内就拿出了第一本施工蓝图——《林县引漳入林干渠工程初步施工安排》。
富于创新战天险
作为林县一个高级技术员,虽然年轻,但他有着敢干敢想的雄心壮志。南谷洞水库、弓上水库、人造天河、引漳入林,全县较大的工程都是他亲手设计出来的。如南谷洞水库83米高的大坝,据说中央、省里好多工程师都不敢搞,但他根据县委指示和全县人民的要求勇敢独创。县委提出将淅河上的翻天洞改为天河后,他就积极想办法,大年初一连夜跑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地取经,经历三次失败后建好了南谷洞水库,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光荣任务。
红旗渠工程动工后,他在渠线上日夜操劳,处理了许多技术难题。红旗渠要通过山崖河涧,地形地貌十分复杂,他和同事们设计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筑物。如青年洞一段,原拟绕山挖明渠,工程量大,施工难度大,经过反复考虑比较,吴祖泰改进设计方案,采用凿隧洞,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青年洞。
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,他昼夜思考,拜访附近山村老人。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,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,科学地设计出“空心坝”,让渠水从坝心通过,河水从坝顶溢流,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。
1960年3月,他发现王家庄隧洞有几处裂缝,当即和民工研究防险办法。为保证施工安全,他把原设计的“单孔洞”改为“双孔洞”,这样既能缩小洞顶跨度,又能确保隧洞更加坚固。
敢于探索死守质量关
有一次,吴祖泰和测量小组根据一处两山夹一沟的地形,设计了一个架设渡槽的方案。同伴们都舒了口气,打算下山,吴祖泰却还不放心。这时,正好望见一位在岭上放羊的老人,他便拿着图纸凑了过去向老人咨询。老人说:“我活了71岁,见这沟里发过3次大洪水,水头啊,正冲着你们画的那座桥。”吴祖泰听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,按照老人的指点,避开水头,最后设计了一条盘山渠道。
在盘阳村南边的凤凰山工地,吴祖泰发现已经挖了五六天的渠道,竟不是测定的渠线,自己感到非常内疚,及时讲明情况,予以纠正。这件事引起的教训,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。
1960年2月,吴祖泰担任工程股副股长,负责工程设计,既要依据勘测实况,绘制每项工程设计图纸,还要考虑每个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,工作十分忙碌,但他不叫一声苦,夜以继日地在工地上奔波。
甘于奉献血祭天河
1959年5月,正当测量工作紧张进行时,吴祖泰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一份加急电报:“母病重,速归。”忙得走不开的吴祖泰正准备写信让妻子代替自己回家照顾母亲,噩耗传来:他的妻子为抢救一名横穿铁路的学生而不幸牺牲。而这时,吴祖泰和他21岁的新婚妻子结婚还不到一百天!
突如其来的噩耗差点儿把吴祖泰击垮,他守着新婚妻子的遗体,呆呆的坐了一天一夜。但是,红旗渠的选线测量工作正在节骨眼儿上,大家都在焦急地等着他呢!吴祖泰流着眼泪,将妻子暂时安葬在她的故乡淇县一个安静的地方(想等到修好渠通水后,再把妻子的灵柩移回原阳县),然后就又赶回了林县。
1960年3月28日下午,民工们反映山西省境内的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,吴祖泰一听,放下碗就往现场走,大家劝他明天再去。他却说,得想个办法不能叫民工冒着危险进行施工。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,他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,不幸洞顶坍塌。当天下午,王家庄隧洞震荡弥漫的灰尘还没有散尽,被人们用双手刨出来的吴祖泰满身满脸都是尘土,静静的躺在地上,再也不能说话了。这一年,吴祖泰才27岁,他就这样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红旗渠的工地上。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,发现只有一个破旧的小木箱,里边装的全是红旗渠工程的设计资料。
根据吴祖泰生前所作出的特殊贡献,林县县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。吴祖泰的先进事迹是红旗渠精神即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具体体现。
60年前,英雄的“水利人”在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,把 “勇担使命”“富于创新”“严谨认真”“无私奉献”的大国工匠精神刻在泰行之巅。60年后,话剧《永恒的山碑——吴祖泰》依然在黄河水院的舞台上流传。伴着涛涛的红旗渠水,和着朗朗的读书声,27岁的生命定格在王家庄隧洞,精神流传在大江南北,不断升华,散发着无限的正能量。大山如碑,长渠如歌,碑可毁损,歌可淡忘,唯独不能泯灭的是创造者的精气神、胆志魄。